外引內培 強師鑄魂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紀實
發布時間:2022-05-24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建設一流高職,核心是培養一流人才,關鍵要有一流教師隊伍。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職業教育的部署和要求,把教師作為教育之源、興校之本,確定了“師德為先、能力為本、雙師為要、標準先行、制度支撐、生涯成長”師資隊伍建設理念,探索職業教育發展新路徑,不斷加強師資隊伍特別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堅定不移地實施“人才強?!睉鹇?,堅持培養與引進并重、學位提升與實踐能力歷練并舉、師德教育與業務進修并進,努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業務精湛、技能高超的高質量師資隊伍,為建設高水平職業技術大學奠定了堅實基礎。
多元化、開放式的師資引進格局
學校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出臺了《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師德師風考核辦法(試行)》等系列文件,建立了“一三五六”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耙弧笔菆猿帧傲⒌聵淙恕边@一核心,將師德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將師德師風表現作為教師評價的第一標準?!叭笔菆猿指呶灰I與底線約束相結合,堅持嚴格管理與關心關愛相結合,堅持師德師風建設與弘揚“湖鐵精神”相結合?!拔濉笔俏宸絽f同,即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黨委教師工作部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合力推進,直屬黨(總)支部發揮主體作用具體落實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機制。抓實“六個環節”,即抓實師德教育、師德宣傳、師德監督、師德考核、師德獎勵、師德懲處,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
根據事業發展需要出臺了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養管理辦法等政策文件,一是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解決事業編制;提供安家費、科研啟動經費等;解決人才實際困難;協助人才享受株洲市引進與優惠政策吸引人才。二是培養校內高層次人才。分校、省二級立項建設“雙師型”名師工作室和教師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促進層次人才成長。鼓勵教師讀博,學校在職攻讀博士學位教師,享受與引進博士完全相同的獎勵政策。給每位在崗的教授、博士經考核合格后合理發放特崗津貼。幫助副高以上教師根據自己的專長制訂個人發展規劃,學校提供發展的資源和機會,提供平臺精準培養。三是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采用“流動崗”協議形式聘請軌道交通行業如中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的劉友梅院士、樊運新技術大師、文照輝技能大師等在學校建立院士工作站、技術和技能大師工作室,擔任專業群領軍人才。
(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企業服務、學生創新創業等于一體的教科研企一體平臺,促進高層次人才優勢發揮,留住人才。聯合中車時代研究所有限公司等軌道交通高端裝備制造龍頭企業成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設立裝備制造等三個研究所,對接服務企業的技術領域成立12個創新團隊,并在企業設置工作站,開展關鍵應用技術和核心零部件攻關、工藝創新和成果轉化,為校內高層次人才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
全方位、多層次的師資培養體系
構建7個維度4個層級的教師道德素質模型。從愛國守法、關愛學生等7個維度,構建優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4個層級的教師道德素質模型。
構建“413”教師崗位能力模型。從基本素養、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社會服務能力4個維度,構建表達溝通、團隊協作、課程開發、等13項內容,細化若干項能力標準,量化考核指標。分層分類建立教師發展標準,在滿足雙師基本素養的基礎上,教師根據自身基礎和優勢,選擇“偏教學、偏科研、雙能型”三種類型自主發展;建立教師自我診改制度,教師按照職稱不同,制定三年個人發展規劃,一師一案,自我設定目標值,從基本素養等4個方面,形成40個監測點、15個預警值。由教師發展中心牽頭,聯合教學、科研等部門開展抽樣復核。推動教師形成自我約束、自我診改的內生動力,督促其向著成長目標不斷努力。
(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學創新團隊)
明確教師準入、認評標準、選撥標準。明確教師準入標準,每年教師招聘明確新進教師準入、高層次人才引進的標準;明確教師相關認定標準,制訂校內雙師教師、名師、南峰獎和園丁評定標準;明確相關選拔標準,制訂校內專業主任、名師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專業教學團隊、科研創新團隊等選拔標準。
學校制定教師全員培訓制度,明確教師在不同職業生涯階段的培訓要求,系統構建“四類三層五通道”培訓體系,全面提升能力水平。針對教師崗位能力模型,崗課證融通,開發模塊化培訓課程體系。如表所示,把國家職業標準、教學標準、X證書相關標準、項目式教學實施能力等納入崗位能力培訓的必修內容。模塊設計能級差培訓標準,明確培訓內容、途徑、考核要求等,按照個體發展差異定制培養培訓方案。形成四類三層模塊化培訓課程體系,通過五通道進行培訓。
多渠道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一是以準入立規矩,從源頭上把好新進教師關,增加雙師教師的數量。專業教師招聘明確規定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優先錄用。二是以培訓提能力,遴選廣鐵集團等10家行業龍頭企業作為雙師型教師企業實踐基地,落實新教師入校下企業頂崗一年制度,落實專業教師5年一周期的全員企業輪訓制度,提升教師的實踐技能。三是以評價促改革,制定“雙師型”教師認定、考核、聘用標準。每年組織認定,將具備高校教師資格證書并同時具備各類專業實踐能力條件的專任教師認定為“雙師型”教師,其結果與職稱評審、崗位聘任、評先評優關聯運用。四是打通校企人員雙向流動通道,建設高水平兼職教師隊伍。依托全國機械行業高鐵制造產教聯盟,與聯盟內地處同一地域的中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等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與運用領軍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將企業技術骨干和技能大師來校兼職任教納入合作的重要內容,在江蘇博眾精工等企業設置教師企業實踐工作站、在株洲潤偉科技等企業建立名師工作室。
學校把“雙師”教師隊伍建設與學校的各級各類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教學能力和技能競賽、科研項目、省十大育人項目等業務項目與教師隊伍建設形成良性互動。在項目建設中通過校企合作,組建專業團隊、科研團隊等,集中全校的優質資源,向項目團隊重點傾斜,支撐其順利成長發展,促進“雙師型”團隊的形成。
科學化、制度化的教師發展標準
學校系統規劃,多部門聯合,圍繞人才引進、培養、激勵、管理等系統設計基于教師全生命周期的成長成才制度,形成充滿生機富有活力的師資隊伍建設機制,為教師成長成才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2015年以來,學校人事、教務、科研等部門聯合制訂職稱評審細則、教職工年度績效考核辦法。發規處牽頭出臺部門考核管理辦法。人事處出臺績效工資分配方案,教務處、科研處、發規處、產學合作中心等部門共同制訂學校獎勵管理辦法。這些制度緊緊圍繞學校發展戰略需要,以提升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以培養標志性成果為導向,思路上相互銜接,內容上一脈相承,形成相互支撐的制度體系,強化崗位與業績,淡化身份管理,既有剛性約束,又營造憑貢獻、憑實績拿獎勵的氛圍,有效形成了激勵合力。
(學校軌道交通裝備智能控制學院院長、湖南省芙蓉教學名師、“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段樹華教授在指導學生實習實訓)
倡導大愛教育理念,即有引導的等待、用心的陪伴、堅實的支撐、 堅定的相信、彼此鼓勵,陪伴支撐教師的培育成長。學校每年開展“愛校愛師愛生”周主題活動;評選“優秀教師”和“師德師風先進個人”,“教學名師”;對在校25年的教師頒發“南峰獎”、從教30年的教師頒發“園丁獎”。幫助青年教師骨干教師與教學名師、企業大師建立師徒關系。切實提升教師隊伍的獲得感、幸福感和認同感,建立起良好的人才生態環境。
通過6年的建設,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成效明顯,柔性聘請高層次人才56人,“雙師型”教師由138人增加到367人,全國“雙師型”教師1人。師資隊伍獲得省級成果、榮譽134項。在教師科研成果方面,獲專利授權177項,開發推廣新技術應用項目56項。累計發表論文2154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70篇,SCI/EI/ISTP/CSCI/CSCD等55篇。承擔省級及以上課題97項。獲省級以上教學科研成果獎勵7項。在教師省級以上重點建設項目方面,立項國家高水平專業群2個、國家示范專業點3個、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1個、國家教學資源庫3個、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門、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門;入選“十三五”國家規劃教材23本;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全國優秀教材二等獎1本;主持開發國家專業教學標準3個;立項全國虛擬仿真實訓基地1個。學校是教育部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立項省級職業教育重點建設項目37項。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構建了符合高職教育與學院發展需求為導向的教師發展體系,努力培養了一支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專家型”、“雙師型”、“開放型”的教師隊伍,專業教師成為“既能勝任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學生實訓,還能與企業合作開展應用研究”的“三能”教師,實現了教師的個性化發展和全面發展的有機結合,逐步實現教師在教育、教學、科研職業生涯中的全程發展和終身發展,開創師資隊伍建設新篇章。(首珩 陶艷 李移倫)